搜索

您当前位置: 半岛·综合体育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bd半岛官网东莞52个村“齐齐抱团”它们与松山湖在谋划什么大计?

类别: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8-04 07:46:50   浏览:

  bd半岛官网东莞52个村“齐齐抱团”它们与松山湖在谋划什么大计?2001年和2006年,东莞市分别设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和生态产业园区,园区发展所需的土地就来源于周边镇村的支持。2014年底,两园统筹发展,周边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等镇52个接壤村(社区)将松山湖紧紧围绕。

  2019年,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模式正式确立,园镇村走向深度融合。在过去的两年,每年约有100家企业从松山湖外溢到松山湖功能区,如今一条由松山湖功能区9镇组成的涵盖科创、产业、城市生活特点的环松山湖辐射带正在加速形成,而52个接壤村(社区)则是这条辐射带上最重要的组成。

  聚焦百千万工程,南方都市报推出《环松山湖辐射带深调研》专题报道,以52个接壤村(社区)为切入点,观察松山湖“带”动力,它们的双向度融合,将为东莞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带去怎样的经验参考。

  产业,是城市前行的强大引擎。从建园之初,松山湖就承载着促进东莞产业结构优化及创新资源集聚、激发技术创新推动东莞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长期任务。

  经过20余年发展,这一任务取得了明显效果。松山湖凭借其极富前瞻性的园区定位,多家行业巨头的入驻发挥了显著的龙头效应,带动众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人才涌入,转变了东莞以往“满天星斗、不见月亮”的产业旧格局。

  今年首个工作日bd半岛官网,松山湖科学城在区域协同联动、科技创新引领等重点任务中被全市“点名”,这意味着作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松山湖这一新质生产力的城市典范,将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承担新的重要使命——以资源外溢助力周边镇村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的产业外溢,一直是周边镇村最“渴望”的资源。如今一条由松山湖功能区9镇组成的环松山湖辐射带正在加速形成,而52个接壤村(社区)则是这条辐射带上最重要的组成。

  近日,南都记者走访了位于这条辐射带上的大朗镇屏山社区、大岭山镇大塘村、石排镇庙边王村等多个村(社区),发现不论是村里或是企业,都有着一个共识:要积极接收来自松山湖的产业辐射影响,“齐齐抱团”与松山湖紧密协同,借助其外溢的新质生产力来共同“链”起环松山湖的巨大产业带。

  核心带动,产业流动。松山湖52个接壤村(社区)与松山湖互相赋能的这种产业互动趋势,已然成为环松山湖辐射带上最火热的常态。

  东莞此前提出,要将松山湖打造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东莞创新发展的引擎、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先行区以及能够体现东莞核心竞争力的“经济会客厅”,成为支撑东莞未来发展,带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引擎。

  2010年9月,松山湖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0年,松山湖实现了由园到城的巨大转变,并迈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新阶段。

  随着大装置大平台的布局建设、龙头企业的持续迁入,一大批上下游企业随之而来bd半岛官网,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在松山湖加速崛起,为松山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据不完全统计,东莞大多数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均汇聚于松山湖及其毗邻区域,其产业链布局广泛,涵盖智能移动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领域。

  从最初和生态园统筹发展,到形成以松山湖为核心的“1+6”松山湖片区,再到扩展为“1+9”松山湖功能区,松山湖对周边镇街的辐射和统筹能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23年松山湖向功能区外溢企业112家,其中寮步镇34家、大朗镇27家、大岭山24家、东坑镇8家、石排镇6家、茶山镇5家、企石镇4家、横沥2家、石龙2家。

  松山湖作为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产业“湖水”的外溢,为周边镇村带来了共享政策红利的宝贵机遇。

  大朗镇的屏山社区,是环松山湖辐射带的重要节点。因毗邻松山湖,紧靠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是承接产业项目及配套项目的良好载体。为此,屏山社区积极对接松山湖高新企业外溢资源。

  此前,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已与大朗镇水平、屏山股份经济联合社签约合作共建科学城智慧城项目,这是松山湖首例园镇合作项目。

  该项目由松山湖科学城发展集团与大朗镇水平村、屏山社区合作开发建设运营,位于松山湖南部阿里山路,地处松山湖科学城核心地带,总占地约120亩,将高标准谋划建设产业载体,由科学城集团进行统租运营。

  “入驻项目以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为主,重点承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企业,以此不断拓展我们屏山社区的产业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屏山社区党委韩效根介绍道,智慧城一期项目建设规模占地面积35.4亩,总建筑计容面积约8.26万平方米,总投资2.8910亿元。计划2026年完工。

  项目围绕先进制造及新材料产业,重点承载大装置大平台重大成果转化,将高标准谋划建设产业载体,以期打造成科学城南端“灯塔”。

  屏山还有一大不可忽略的亮点,就是其拥有着地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对面的松山湖科学城先进材料项目。

  据悉,项目由东莞市大朗镇屏山股份经济联合社投资建设,总投资1.4亿元,占地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半导体及相关材料。计划依托散裂中子源、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松山湖功能区统筹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

  “大科学平台装置、国家级实验室落户在屏山周围,高素质人才就会纷纷涌来。”韩效根说,屏山社区主动融入松山湖功能区,为的就是让人才来激活发展动能。“人来了是好事,有人才能有发展。未来几年,社区的面貌肯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现有的科技人才以外,一批青年才俊也即将来到松山湖。与屏山社区一路之隔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在今年正式招生。象牙塔潜藏着城市未来。随着学校启用,屏山必将借环松山湖辐射带形成之势,迎来一波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趋势。

  随着松山湖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创新资源的持续集聚,其与周边镇街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统筹与互动关系已显得日益重要。

  近年来,松山湖不断强化对周边镇街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在园区和各镇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统筹推动园镇招商共享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园镇产业优势和资源互补效应,引导企业在功能区内合理布局,通过“研发+生产”的分工互补,不断为周边各镇发展注入活力。

  凤择良木而栖。借助于东莞各镇街完备、成熟的生产体系和产业资源,企业也在更多镇街展开布局——松山湖专注于研发和总部职能的深化,而周边镇区则负责生产制造。

  李群自动化的研发中心重点布局在松山湖,制造环节则位于大朗镇。李群自动化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把制造基地放在大朗,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大朗拥有面积大、相对便宜的标准厂房,并且可满足未来3-5年的扩产需求。

  “工厂位置就在松山湖旁边,跟松山湖总部在工作上联动比较方便。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员工就生活在大朗,他们上下班也很便利。”李群自动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把制造基地放在大朗,在场地成本上得到节约的同时,在招人方面,特别是产线工人来说,工厂周边有很多生产企业,能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补充。

  更重要的是,李群自动化有相当一部分的零件供应商也在大朗片区,工厂的选址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台铃电动车也有同样的布局。2023年2月,台铃携手联合国环境署,一带一路中心以及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创办了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并选址于松山湖——进驻松山湖开发者村成为“001号”入驻企业,将依托松山湖开发者村优越的数字化、科技化土壤,旨在持续为世界提供领先的中国绿色新能源出行解决方案。

  今年1月30日,台铃高端数字化工厂在东莞大岭山镇揭牌。这座位于大岭山的7000㎡两轮电动车高端数字化制造工厂,将率先成为行业高标准制造示范高地,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两轮电动车产品,全面支撑东莞品牌出海抢市场。

  可以发现,这些优质企业在扎根松山湖后逐渐拓展,促进周边镇街传统产业主动转型升级;或是主动借力松山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区位优势,落地于此以强化企业的“科技基因”。产业的双向流动,极大地加速环松山湖辐射带形成。

  石排镇与松山湖生态园片区紧密接壤。此前石排镇统筹了1.4万亩土地,并入松山湖科技园,生态园大道、东园大道、石排大道、工业大道等连接园区与石排镇村的道路相继开通,村镇环境得到优化改造,数十家企业先后落户石排。

  东园大道的南边是松山湖生态园片区,长盈精密、普联技术、中国移动等知名企业坐落于此,北边的石排镇庙边王村与这几家企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

  长盈精密,2001年诞生在深圳,以智能终端手机零组件、新能源汽车零组件、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2010年,长盈精密在松山湖建立全资子公司,为知名手机品牌提供产品配套服务。此后长盈精密还在松山湖生态园片区新建了总面积800亩的工业基地。工业基地紧邻石排,这给庙边王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而1991年成立于惠州的知名制造商佳禾电声,也是庙边王村承接外溢产业的典型代表,其在2005年搬迁至石排,主要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声学设备,产品有耳机及其相关配件。

  邻居好,赛金宝。“我们村跟松山湖就一路之隔,接壤的距离大概有三公里,得益于松山湖生态园片区的辐射,我们村的产业结构从原来简单的模具制造和塑料加工上升到现在的电子信息、精密五金加工等行业。”庙边王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利旭华向南都记者表示,这些都是附近长盈、普联、佳禾等带来的一些下游企业,发展潜力无限。

  利旭华还提到,村里曾经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和企业主到松山湖考察。“例如我们村在建设自己工业园的时候,也曾经参考过松山湖相关园区的外观和设置,村民眼界得到了开阔。”

  考察回来,庙边王村立即行动。村内利屋“三旧”改造项目位于石排镇下沙大道,紧邻石横大道、东园大道两条主干道,正建设得热火朝天。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7612.3平方米,共建设2栋7层厂房,1栋13层宿舍。目前园内厂房均已完成封顶,正在加紧开展地面硬化及外墙装修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厂房落地,松山湖对周边镇村还有软件服务,成为环松山湖辐射带的一大特色。松山湖的工业数字大厦自2022年4月揭牌成立以来,共计服务镇街超25个,涉及参与人数超4000人,举办活动超百场,为镇街(园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技术交流、参观培训、名企游学、转型诊断以及产业供需对接等齐全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综合服务,全方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松山湖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助力周边镇村重点引进总部型、研发型、发展潜力大的高科技企业,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带动周边镇村焕新发展。

  大朗镇郭怀晋曾表示,2019年以来,大朗积极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上下游企业,推动孵化项目在大朗就地产业化,助推大朗产业转型升级。他提到,周边镇街要发挥与松山湖相邻的优势,“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统筹、更好的协调、更广阔胸怀、更敏锐的眼光主动对接和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建设。”

  和大朗镇一样,大岭山镇也下了“大”功夫,主动对接和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建设。今年3月5日,大岭山镇重大项目签约暨动工仪式在大岭山镇华为人才房和大族项目工地举行,共签约 18个高质量重点项目,而两大项目工地所在的大塘村成为了焦点。

  “这两个项目在整个片区投资近100个亿,这是大塘村难得的发展机遇,未来可期。”大岭山镇大塘村黎家汝向南都记者说道。

  “除了承接松山湖溢出的这两个项目之外,我们也在推进低成本优质空间的建设,建成之后大概有40万平方米的优质空间。所以这些优质空间怎么去盘活它,怎么去应用它,怎么用好它很重要。”黎家汝所说的,就是大塘村莲峰一横路“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

  据悉,该“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占地面积约 176.8亩,分为北地块(77.9亩)和南地块(989亩),总投资约 16 亿元,预计提供计容面积约 38.83万平方米。其中,北地块采用工改工自改、由东实代建的模式,南地块采用城市更新合作模式bd半岛官网

  目前,大塘村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家具为主,未来将围绕上述两大项目,结合“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倍增计划、专精特新“小巨人”孕育行动和企业上市发展“鲲鹏计划”,力争培育1家上市公司,增加2至3家高新科技企业。

  “接下来,我们就主要从这方面着手,要紧密对接松山湖科学城这个科创策源地,我们要做的就是大力腾出一批低成本空间,把东莞其他地方尤其是松山湖片区的优质产业承接引进过来,积极承接产业溢出与创新成果产业化。”黎家汝说道。

  大塘村所在的大岭山镇,是唯一既连着深圳又连着松山湖和东莞中心城区的地方,这里约有7.7平方公里被纳入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范围,是松山湖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企业正是看中其区位优势来此落户。

  “大岭山交通很方便,属于深莞惠的中心地带,我们的货到深圳、广州、惠州等地都非常方便,而且毗邻松山湖园区,搬来后对企业确实促进很大。”福临门恒温门窗董事长梁晓东告诉南都记者,企业自从深圳搬来大塘村后,基本上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去年通过了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的评审,目前属于第14批东莞市上市企业,这一切都得益于优质的区位条件。

  不仅是积极寻求松山湖产业外溢发展契机,周边镇村也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期搭乘环松山湖辐射带发展的快车。

  寮步镇牛杨社区的新豪电子、翔利光电等多家公司,都与松山湖的企业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为其提供导热材料、手表部件、金属零件、食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了能够更好承接松山湖的产业外溢,牛杨社区还先后投入约500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对与松山湖科技四路连接的金钗西路,与工业西路连接的金钗路、金银路,共约2.8公里的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与松山湖“无缝对接”。

  与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大岭山镇月山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位于新城大道旁的月山村,融入松山湖功能区后新建了4间集体厂房,增加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并成功引进了亚美集团及其集团企业领丰电子等优质规上企业。

  像其他毗邻松山湖的村(社区)一样,现在月山村也正在积极谋划推进整村城中村改造。月山村委会表示,未来会将旧村进行整合发展,期待借力大湾区大学的发展,推动村里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要以环松山湖辐射带的发展为契机,为月山村的‘百千万工程’注入更大的活力和动能。”

  产业外溢,其实是区域均衡发展的结果——“产业引擎”松山湖的科创研发力助力周边镇街加速建构着新质的产业未来,“制造先锋”周边镇村的先进制造力让松山湖的产业生态变得更完整、多元。

  以松山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带动周边镇村之间相互关联促成良性的产业流动空间。环松山湖辐射带上的这一场场“双向奔赴”,必将使这里成为科技与创新并存、技术与人才腾飞的优质产业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