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中心
激光锂电龙头切入光伏领域海目星:打造专用激光设备平台公司

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0 21:50:38   浏览:

  激光锂电龙头切入光伏领域海目星:打造专用激光设备平台公司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优势。从最早的3C通用激光设备到切入激光钣金加工设备,再到现在的锂电新能源激光设备市场,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储备。

  公司长期专注于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与激光系统相配套的自动化技术,并持续强化这两大核心能力,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发出了标准化和定制化的包含激光表面处理、切割、焊接等一项或多项功能的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在行业内优势显著。

  公司主要产品根据应用领域分为三大类别,分别为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通用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显示及脆性材料精密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按照具体行业划分则可细分为动力电池行业产品、钣金切割类激光产品以及消费电子行业所需的相关产品设备,其中适用于动力电池加工的高速激光制片机(模切机)与电池装配线等产品是公司最为核心的产品,产品竞争力显著,在此基础上,公司也进一步拓展了动力电池类的其他产品线,包括全自动热压成 型机、全自动电芯配对机、全自动焊接机等。

  此外,公司于2022年4月与晶科能源签订金额超10亿元的激光微损设备订单,主要用于光伏行业Topcon电池的生产制造,大额订单的签订也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光伏电池行业,并在产品端获得头部电池厂的认可,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随着公司技术的持续进步,在光伏电池领域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产品布局,扩宽成长边界。

  公司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动力电池激光设备是主要增长动力源。2016-2021年公司营收从2.98亿增长至 19.84 亿,6 年复合增长率达 46.11%,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885 万增长至1.09亿元,复合增长达65.27%。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动力电池行业业务相关设备的放量,2016年公司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收入仅1.23亿,而到2021年,公司持续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厂商扩产,动力电池相关设备收入达11.12亿元,较2016年增长接近10 倍。

  公司盈利能力在2019年逐步爬坡至较高水平,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36.25%和14.10%,2021年由于订单持续增加以及产能的持续爬坡,公司物料采购成本等费用持续上升,同时为满足生产交货需求,公司人员也不断增长,加上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21年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下降至24.92%和5.49%。

  考虑到公司规模效应逐步发挥效果影响下单位采购成本有望下降,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持续优化,人均产能有望修复,目前公司盈利能力已经处于相对底部位置,高研发投入下公司技术优势显著,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对下游大客户的渗透率,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保持相对合理水平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持续修复。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赵盛宇,截至2022年一季报,赵盛宇先生持有鞍山市海康企业管理服务中心 80.26%股权,持有深圳市海目星投资管理中心92.35%股权,持有深圳市深海创投投资合伙企业 90.00%股权,通过这三家公司,其对公司实现控股,股权份额达 32.82%。

  同时,公司于2021年 7 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包含公司高管和员工在内共 319 人,股权激励总额约占公告日股本总额 2.93%,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持股叠加股权激励,有利于保证公司管理决策行之有效的同时,也是彰显了管理层对公司发展的信心。(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政策目标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 20%以上。2020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年作为关键节点,设立了产业总体发展里程碑,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 50%以上。

  同年 11 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明确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2.0 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左右。

  政策目标明确背景下,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井喷阶段,渗透率快速提升,2021年国内销量达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占新车销售比例达到 13.4%。

  下游旺盛需求带动锂电池装机量迎来井喷期,从产销量来看,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15-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销量持续高速增长,2021年产销量分别较2015 年增长超过 10 倍以上,分别达到 219.7GWh 和 186.1GWh,装机量上看,2021年全年装机量达154.5GWh,7 年复合增速为 37.1%,根据 GGII 预测,预计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进一步突破,达到 229.9GWh。

  主流动力电池厂商扩产动力十足,2025年落地产能合计有望突破 3000GWh。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扩产提速,根据 GGII 预测,2022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规划产能将达 1TWh,绝大部分产能集中在中国,而根据盖世汽车统计,仅2022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新投建项目就达到 29 个,总投资金额高达 3391.1 亿元,规划产能近 877GWh。

  对于主要的电池厂而言,其在近期也纷纷上调各自远期产能规划,如亿纬锂能2023年规划产能达200GWh,蜂巢能源2025年规划产能600GWh,中创新航(中航锂电)2025年规划产能500GWh,国轩高科2025年规划产能预计达到300GWh。而根据我们对主流电池厂商的各产能规划的不完全统计,预计到2025年国内主要电池厂的落地产能有望突破3000GWh。

  根据高工锂电的相关数据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TIYU,目前国内锂电池产线单 GWh 产能投资价格已从原来的 10 亿元左右降至 2.4 亿元以下,而根据宁德时代定增公告,由于规模效应和产线建设经验的积累, 其 1GWh 产能的设备投资额约为 1.8 亿元左右,因此,我们假设单 GWh 设备投资金额为 2.4 亿元,并保持一定幅度下降趋势,由此计算出国内主要电池厂的产能规划对于设备需求规模在 2023 年有望突破 2000 亿元,2025 年也达到 1144.0 亿元。

  此外,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海目星的拳头产品模切机与电池装配线,各自的市场规模也做了预测,一般而言,一条产线GWh 的模切机和装配线产品,而一条产线的两种设备价值量分别在 1500 万元和 3000 万元左右,对应单 GWh 价值量分别为 750 万和 1500 万,由此我们计算出模切机市场 2023 年有望超 70 亿市场空间,装配线 亿元。

  高速激光制片机和装配线是公司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均为公司自主研发,其中高速激光制片机(模切机)主要用于锂电池极耳切割工序,替代传统的加工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动力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公司模切机竞争力强,备受下游客户青睐。

  2017 至 2019 年,模切机分别实现销售收入 0.53 亿元、0.64 亿元和 1.59 亿元,呈快速增长之势。而公司装配线产品主要包括电池装配线 亿元和 1.55 亿元。

  通过优质的产品,公司持续强化大客户战略,客户数量和质量均取得较大突破,包括 CALT、格力智能、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知名客户都与公司签订了大额订单。

  随着行业对整线设备的要求的愈发严格和多样性,公司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逐步在整线产品的研发中扩充产品设计方案,弥补单机产品的缺陷,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开发出包括全自动热压成型机、全自动电芯配对机、全自动焊接机、全自动转接片焊接机、全自动顶盖焊接机、全自动氦检机等单机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公司装配线产品实力,目前公司动力电池设备产品已经覆盖了极片制片、电芯装配、烘烤干燥等多个动力电池生产关键工艺流程, 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

  特斯拉推出的4680电池是直径46mm、高80mm 的圆柱体电池,是21700电池(直径21mm,高 70mm)体积的5.48倍,更大 的体积能将电池能量提升 5 倍,续航里程提升16%,功率输出提升 6 倍,生产成本降低14%。

  核心技术创新层面看,4680电池实际上是,大电芯+全极耳+干电池技术的结合,其中特斯拉推出的全极耳(无极耳)技术主要就是为了解决4680电池大体积带来的热量不可控,从而增加的燃烧爆炸等风险。

  通俗来说,在电池工作中,电子从正极极耳流向负极极耳,极耳接触面积越大,极耳间距越短,电池输出功率越高,而全极耳技术使得4680电池实现直接从正极/负极上剪出极耳,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流通路,并缩短了极耳间距,因此,从生产端看,全极耳要求的在集流体末端留白不涂覆正负极材料,直接切割集流体成型作为极耳与壳体进行连接,并且在与集流盘或壳体连接中半岛·综合体育,从点焊(两个极耳)进化到面焊,焊接工序和焊接量都变多,激光强度和焦距的控制要求也更加高。

  公司技术储备深厚,作为动力电池激光设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对4680电池相关技术很早开始进行相关研发,同时在2019年公司就与特斯拉开展合作并签下订单,截止21年上半年,公司具有极耳切割及制片相关核心技术15项,预计随着4680风潮深入,公司凭借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将持续受益。

  下游电池厂商扩产加速下,公司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屡创新高,2020-2021 全年新签订单分别为 25 亿元(含税)和 57 亿元(含税),同期在手订单分别为为 17 亿元(含税)和 51 亿元(含税),2021 年新签及在手订单较上年同比增长 128%/200%。

  订单充沛背景下,公司加速生产基地建设和人员扩张以满足大额订单的交付,2017 年江门和常州生产基地投建,其中江门一期厂房在 2019 年投产,常州生产基地也于 2021 年全部投产,此外,江门二期厂房和常州生产基地的扩建也将在之后逐步推进,进一步助力公司产能更上一层楼,随着公司产能瓶颈逐步被打破,接单能力将进一步上升推动公司业绩释放。

  从人员上看,公司 2021 年员工人数达 4060 人,相比 2020 年增长 72.54%,人员上的保障将使得公司在产品生产、交付以及客户端安装、研发等各方面实现质的飞跃,加快订单交付节奏,促进公司成长。(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自 2013 年以来,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装机量自 2015 年 以来超越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一。

  据中国光伏业协会数据,2021 年,全球和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 170 和 54.88GW,同比增长 30.8%和 13.9%。

  根据 CPIA 预测,在多国“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及绿色复苏的推动下,预计“十四五”期 间,全球和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 220GW 和 75GW。

  光伏发电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清洁、低碳、同时具有价格优势的能源形式,不仅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中东、南美等地区国家也快速兴起。

  据 CPIA 数据,在乐观情况下,预计 2022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 240GW,此外,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产业链成本的下降以及光伏项目平价上网的全面展开,在乐观情况下,预计 2022 年我国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 90GW,海内外光伏装机需求也有望进入快车道。

  从 BSF 到 Perc/Perc+,目前主流电池技术下转换效率已经接近理论上限,以 TOPCon、HJT、IBC 为代表的新电池技术路径是未来的可选方案。TOPCon 电池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其电池结构为 N 型硅衬底电池。

  该电池的生产原理是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氧化硅,再沉积一层掺杂硅薄层,二者共同形成钝化接触结构,从而有效降低了表面复合和金属接触复合。此外,该结构也可以阻挡少子空穴复合,提升电池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

  1)TOPCon 电池采用的是 N 型硅片,相比 P 型硅片,具有少子寿命高,无光致衰减等优点;

  2)转换效率高,具有优越的界面钝化和载流子输运能力,以及较高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当前 Fraunhofer ISE 公布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 26%;

  3)TOPCon 电池工艺设备产线兼容性高,可与 PERC、N-PERT 双面电池的高温制备工艺产线)可与 SE、IBC、多主栅、半片、叠片技术相结合,从而能显著提高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

  TOPCon 电池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与现有传统的 P 型电池设备制程相比,TOPCon 电池的生产流程只需增加硼扩和薄膜沉积设备。

  目前已经有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中来股份、天合光能和 LG 等多家上市公司入局,根据 PV InfoLink 数据,当前 TOPCon 的现有产能为超过 9GW,其中包括中来的 3.6GW、LGE 的 1.6GW 以及晶科和尚德的 1GW。预计在 2022 年,TOPCon 的新增产能将达到 51GW。

  激光技术具有快速、精确、零接触及良好的热效应等优点,因此能在太阳能生产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激光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制造环节,包括消融、切割、刻边、掺杂、打孔、激光修复、激光划片等,其可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的降本提效,助推光伏产业的长足发展。

  从 PERC 电池片生产过程看,激光技术可应用于激光消融、SE 激光掺杂、MWT 激光打孔、及 LID/R 激光再生修复等;在 TOPCon 电池片的生产中,激光技术可应用于激光扩硼设备;在 HJT 电池片的生产中,激光技术可应用于 LIA 激光设备;对于 IBC 电池片,激光技术可用于电池片开槽;而激光转印技术则可应用于各类电池技术路线。

  提升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目前,具备产业化基础的提升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方式包括 PERC 激光消融、SE 激光掺杂、MWT 激光打孔、LID/R 激光再生修复技术等。

  实现选择性发射极电池制备的主要工艺方法有丝网印刷掺杂源高温扩散法,离子注入法和激光掺杂法等。激光掺杂法以扩散产生的磷硅玻璃层为掺杂源,利用激光可选择性加热特性,在太阳电池正表面电极区域形成选择性重掺杂的 n++重掺杂区域,提高电极接触区域的掺杂浓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转换效率,其具有提效明显、工艺流程简单、投入成本低、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等特点,因而逐渐成为了行业主流的选择性发射极制备方式。

  因而 SE 激光掺杂设备就是利用激光将电池片表面磷源作选择性掺杂,通过在晶硅太阳能电池电极栅线与硅片接触部位区域进行高浓度磷掺杂,从而降低电极和硅片之间的接触电阻,结合前道工序的轻掺杂发射结(在电极以外区域进行低浓度浅掺杂,降低表面复合速率,从而有效实现电池的开压、电流和填充因子的改善)和后道工序的电镀或丝网印刷工艺形成栅极以达到提高电池效率的目的,相比常规 PERC,SE 技术可带来 0.3%-0.5%的转换效率的提升,因此 PERC+SE 已成为行业标配。

  TOPCon 电池与 PERC 电池工艺相似度较高,与现有传统的 P 型电池设备制程相比,TOPCon 电池的生产流程只需增加硼扩和薄膜沉积设备,无须背面开孔和对准,其中薄膜沉积的技术路径又可以分为 LPCVD/PECVD/CVD 三种,但从各种沉积路径选择看,硼扩设备是 Perc 向 TOPCon 进行升级改造的必选设备。

  通过激光掺杂技术实现硼的扩散,该技术可应用于 TOPCon 电池前结,形成选择性硼扩散,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也可用于PERC 电池背面,实现局部硼扩散,形成 P+,改善接触,提高效率,理论上硼掺杂能够帮助 TOPCon 电池提升 0.5%的效率。

  但技术从难度上看,扩硼要远远难于扩磷,尽管硼扩与磷扩工艺相似度极高,且设备均以扩散炉为主,但由于硼在硅中的固溶度较低,导致硼扩相较常规的磷扩较难,实际硼扩散的温度需要达到 900-1100℃,掺杂难度更高,在推进时需求更高的能量,因此当使用激光掺杂时,需要采用功率更高的激光器。

  目前市场中存在两种主流硼掺杂技术路径,即一次硼扩技术和以捷佳伟创和二次硼扩技术。 预计随着 TOPCon 电池扩产逐步加速,作为其核心设备的激光硼掺杂设备需求有望持续受益。

  公司是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光伏设备产品已形成较强的优势。2021年,公司成立光伏事业部,并在深圳和常州布局生产基地,且已与西安交大等多所高校开展深入合作,公司不断向 PERC、TOPCon 电池等多种电池技术路径下的无损切割等新技术及产业化进行深入研究,实行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有机结合。目前公司已推出七大针对晶硅太阳能以及薄膜太阳能行业的激光光伏设备,包括激光开槽、激光掺杂、激光划片设备等在行业内具备一定优势的产品。

  2022年 4 月 15 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海目星收到了晶科能源 Topcon 激光微损设备招标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含税中标金额为10.67亿元。该项目为公司光伏激光及自动化设备首次获得大规模订单,进一步体现了公司在激光及自动化装备领域的行业地位及综合竞争优势。

  此外,根据公司2021年半年报披露,当前在光伏行业,公司正在研发太阳能电池激光加工技术及超快激光技术,新技术的研发为公司进军光伏专用设备领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锂电业务,公司持续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厂商扩产,在手订单饱满,其核心产品高速激光制片机、电池装配线等有望持续放量,随着公司采购等各环节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有望逐步恢复;

  2)消费电子和钣金切割,公司这两块业务作为其长期以来的业务项目,预计将随着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和制造业中激光切割渗透率提升而保持稳定增长;

  3)光伏业务,考虑到公司中标晶科能源 Topcon 激光微损设备10.67亿元的大额订单,我们参考公司及行业内其他光伏设备的交付周期,预计2023年光伏订单将逐步交付并逐步形成收入。

  考虑到公司锂电设备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我们选取先导智能、联赢激光作为可比公司,同时,公司切入光伏领域以后,成长性持续增强,我们选取光伏激光设备龙头帝尔激光作为可比公司。

  整体看,可比公司 2022-2024 年平均 PE 为 36.4/24.1/17.6x,公司 2022-2024 年 PE 为 37.8/19.1/13.4x,明显低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考虑到公司在锂电设备行业的领先地位,下游客户认可度和市占率持续领先,同时切入光伏领域激光设备行业后,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考虑到目前光伏行业激光设备上市公司标的的稀缺性,我们长期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目前,公司主要拳头产品为高速激光制片机和电池装配线等锂电设备,部分产品在行业中已具备较强的优势,客户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若未来公司在与同行业对手竞争过程核心竞争力逐步下降,或是竞争对手通过价格竞争等手段提升自身优势,将会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除锂电行业产品外,公司切入光伏激光设备行业,新产品获得客户大额订单认可,若公司在锂电设备行业以及光伏领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客户认可度提升较慢,长期看,将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